刘礼宾在发言
最早见李纲老师的作品在今日美术馆,主要是架上作品,当时很喜欢那些作品。针对这个展览我谈四个点:
第一个,我对他四个展区的题目很感兴趣。如果反过来看这个展览,李纲类似做了一个功课——用一个展场激活了一个词,比如说“提”、“取”、“转”、“换”。这些是水墨创作中的关键词,在书本阅读中,如果是一个对文字不太敏感的人,可能对这些词的理解很简单。如果我们用一个展场去看这样一个词的时候,特别有助于我对这些词的理解,每个词负载的文化含义可能被激活。
第二个,从去年开始我对“水墨“有一些想法,我看重三个元素的统一:动作,动作所提示的物质,以及他们的身体,三者构成怎样的关联?在李纲的平面作品中,我能看到这三者,今天的展场我看到的是“动作”和“物质”这两个关键词,我期待下一步,有没有可能有身体的介入?
第三个是“废墟”问题,擅长某一艺术形式的艺术家都在进行“介入社会“的努力。比如雕塑介入公共空间,比如说刘小东近年的油画创作,康剑飞近几年的版画创作、里希特基于新闻照片的绘画、中国的纪录片等。不过现在出现一种变化,以前强调介入性往往是以忽视艺术本体为代价的。我更看重是从艺术本体出来,从其特征而延伸出的社会介入性,水墨有没有这种可能性?李纲在这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第四个,我比较喜欢第四个展场,这个展场展现出了特殊的品质。我觉得经过九十年代的“实验水墨”和“新文人画”,“水墨”最紧要的问题不再是表现纠结于中西的视觉游戏,或者展现才情,是你让观众看到作品品质的时候,是让人理解到中国人特殊的主体建构的时候。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