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水墨性话语的现代转换日渐成为一个受人关注的文化问题,水墨实验也因此汇成一股强劲的艺术潮流。作为当前中国画坛的一种现代性话语,实验性水墨贴切地表达了当下的文化感受,成为蕴涵中国当代社会心理结构和集体无意识层面的丰富“文本”,其中折射着当下中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巨大变迁,以及这些变迁所引发的个体心性层面上的深刻变化。迈入新世纪,尽管处于一个文化与艺术日益多元化的语境之中,我们对水墨实验的未来发展难以作出明确的预测。然而从艺术史的发展逻辑来看,较为清晰的一点是,水墨媒材日益被放置在更为广阔的场景中进行图式的多样化探索。
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某一象征对应物绘制心象风景,或者直接介入世纪之交的城市精神图像,是当前许多水墨艺术家的实验走向。城市化的历史进程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并且向水墨媒材这一传统绘画工具提出挑战:水墨能否走入都市的空间,包括现实的空间和心理的空间?可以看到,艺术家们已经从不同的角度作出极具个性化的回答。他们以各自的个性、艺术风格和生活经历,展开对当代文化尤其是对都市文化的关怀,拓展了水墨这一语言表达的新领域。
李纲是近年实验水墨领域涌现出来的一位代表画家。其水墨作品集洒墨、渲染、勾线、拼贴、加白粉于一体,既抽象又具象,既随意地“写”,又刻意地“做”。画面的黑、白、灰层次表达极为厚重和丰富,同时又有效地保持了水墨媒材的固有魅力。但这些并非他的作品中最重要的特征和他最关注的焦点。最重要的是,他以这套综合技巧真切地表现出人与环境融合、冲突的状况,将视觉感受和都市元素挤压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产生一种精神和视觉上的力量感,令人在此空间中呼吸和思考。李纲在两年前写过一首小诗:“夜深了/沉在沥沥的雨声里/星光落在黑色的天空/无声无息/仿佛记起/那张图画中的一滴泪/在纸上不断地化开/化成晨雾中家园的风景”。 正如他诗中所体现的充满想象力的图像思维,李纲的水墨作品有着多重复杂的视觉因素,复合性的空间结构交错、分割,打破原有的现实空间的秩序。伴随着水墨肌理、滞涩而坚定的用笔和色墨的块面交织,带有迷梦一般的情怀、内心世界的独白与对外在物质世界的体悟,以一种略带忧郁与感伤的摇曳姿态缓步展现出来。
为了便于向不了解实验水墨现状的朋友介绍,我经常会打一个可能不很恰当的比方:实验水墨/抽象水墨之于传统水墨画的关系,就好比量子力学之于经典力学。经典力学的基本定律是以牛顿运动定律为代表的力学原理,它是20世纪之前的力学。随着现代物理学的发展,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暴露出来,其定律一般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低速运动时的近似定律。而量子力学则是近代物理学家们对于自然宇宙中无法解释现象的一种猜测和解释,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关于量子力学的解释涉及许多哲学问题,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同时的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空间”等概念,为人类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未知世界。作为一名物理学科的门外汉,我虽然不能明确知晓其深奥的原理,但我一直对这些理论的奠基人充满由衷的敬意——他们是我们这个星球所能产生的最为睿智也最具想象力的头脑。如果没有非凡的想象力,这些理论是不可能产生的。科学理论的发展,除了辛勤的实验外,也需要科学家与生俱来的超越常人的洞察力与想象力。
回到李纲的实验水墨作品,我个人以为,其最大意义可能并不在于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我向来反对画家革命家化、社会家化,而在于像量子力学那样,不断挑战我们视觉想象的极限,并最终改变我们的固定思维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次中西绘画史上的革命,其实质都是一个时代最优秀的画家向当时的视觉想象极限进行挑战的过程。我们有理由相信,水墨性话语作为当下感受的载体之一,完全具有容纳当下经验和拓展视野的文化功能。既然实验性水墨已经成为当下文化语境中鲜活的语言事件,成为与我们共在的一种语言方式;既然水墨性话语已不再是一种定义性、指示性的言说,而是充满各种可能性,带着各种随机、偶然因素的个体心性显示,我们就应该有充分的理由去鼓励批评与艺术的对话与交流,并通过这种对话与交流共建中华文化的现代性。
注:李若晴/中国美术学院史论系博士,广州美术学院史论系讲师,《画廊》杂志执行副主编
原文载于《画刊》2008年2月刊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