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水墨语言的探索与实验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现场的一个重要的现象,经过了二十多年来的探索工作和理论积累,当代水墨似乎已经有了自身的一个定位——即是建立起某种“规范”,这也证明了当代水墨内在的主体性的诉求以及对学科性的趋向。当代艺术的进程其实也是在不断建立新的“规范”的同时又不断去打破它,在建构和结构的互文关系中呈现出一种线性的运动轨迹。“规范”的确立其实也可以给其他学科或艺术形式建立一种新的参照标准,在传统水墨画创作中,当代水墨的工作成果也成为共享的资源,很多从事传统水墨创作的艺术家,把当代水墨艺术创作的思路和手法嫁引到个人创作里面,从而也打开了个人创作的一个崭新局面。
当代水墨的探索方向直接指向处于中国文化与美学上下文关系中的水墨艺术如何在当代履行其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主流及文化代表所应秉持的自觉,如何在视为“陈腐”的古文人的审美趣味中抽身而出获得“新生”。二十多年的水墨实验历程其实是一个充满未知数的“探险”过程,所作的回顾无非是了解一下这么多年以来究竟做了一些什么?这二十几年里充满着许许多多或明显或隐蔽的论争,在保守和开放的两种姿态里,在两种对水墨画的不同的价值体系里的论争究竟有没有一种说服对方的可能性,如果没有,那么,这样的行为最后的结果只是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因为一种对水墨画艺术真正有建设意义的推进并没有在其中产生。论争其实是由于价值判断的落差产生的动荡,各自角度的对抗结果只能导致南辕北辙的论点产生,这仍然是停留在水墨语言的图像表象上进行的一场哗变,只有各自“撤回”水墨精神的根性中才能真正解决水墨艺术在当代文化情景中的若干问题,并从各自的角度做出互补性的贡献。
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当代的意义在此是特指一种时间概念范畴的定位,而非艺术学里面在文化取向上的意义。)的现状应该秉持宽容与多元之名冷静对之,尊重一种既成的状态,并以一种负责的态度做艺术发生学与社会学的深入研究,努力打破学科之间的门户之见,把个人作为该学科的既得利益者的幻觉彻底摒弃,并自觉地去接受其它学科的影响和挑战。我们只有相信艺术史的开放性及其不可替代性,我们才能真真正正确立我们所做的事情的意义,才能真正找到一条艺术和大众衔接的有效途径,并产生尽可能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一种认识,每个人的艺术创作都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同时也要充分尊重个人工作中激发出来的问题意识,这对于水墨问题的广泛探讨有推动作用。
李纲近两年创作的《水墨元素》、《水墨品格》等系列作品体现出他对于材料的敏感性以及在对待媒材时那种自信的心态,作品中那种看似随意的涂鸦中流露出来的率性和自由恰恰就是绘画所追求的精神状态。这也成为李纲水墨图式的一种精神格调。当代水墨的方式方法之一是通过不断打破材料的完整性(在传统中形成的程式、章法等)来拓宽语言的表达空间、加强表述能力,这一点似乎已经成为从事当代水墨工作的艺术家的共识。李纲的创作同样也体现出这种认同。他利用的材料走离了宣纸-水墨这样一种对应结构关系,采用了民间最普通的,最不具有“登堂入室”资格的“草纸”和精神化的笔、墨、宣纸产生一种对话关系、一种陌生化的关系,在这些纸的粗糙和不加掩饰的表面上,尽情地涂抹、滴撒、走动、停驻……让水和墨在纸上尽情地发挥其特有的表现张力,而因偶然停留在纸上的各种墨象,像是某一种情绪不经意的呈现,把画家内在的潜意识物像化,那些似乎有形可循的墨色水迹,其感染力来自于它在一种思维的“完形活动”里所产生的一种个人化的游戏。这是一种在一瞬间停留下来的痕迹,和时间、空间以及艺术家的个人状态有关,它成为了一个和创作有关的故事的浓缩,它是可以认识也是可以描述的。
众多的涂鸦被重新安排在一个画面的时候,其实就成为一个结构复杂的“章回小说”,记录着在不同的时空里艺术家所发生的故事的各种片断,而故事的内在结构的完整性被艺术家本身的生存逻辑及思维逻辑所整合。作品在某一种思想轨道里产生了。每个墨象的出现有时会使艺术家措手不及,它甚至会变成对艺术家的一种挑衅和威胁,艺术家在不断地接受挑战和排除各种障碍的时候也获得了对自己的深度认同。当这些个体的作品被重新安排在一起之后,它便成为了一个局部,个体性也随着丧失,它直接进入作品整体意义的发言里面。从而在局部与局部之间必然的产生了构成作品的共性。李纲的抽象水墨作品所要释放的是材料的张力,在“偶然性”中张扬水墨材料的“意志”——及时一种特性、一种文化上的“宿命”,而这也正是水墨媒材必定背负的历史性责任。“如何进入当代”和“如何回归传统”是一个同质性的课题,只不过是方向上的差异。否定传统并不代表“现代”,而“现代性”的确立也不一定非要传统做出无偿的、“无畏的”的牺牲。其实,随着对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文化艺术发展轨迹的认识和角度转变,我们已经意识到建构现代性的任务有相当的一部分必须由传统来完成。而这一点也正构成了水墨实验工作的精神主旨。李纲所做的是要在自由自在的工作状态中探讨一种富有深度的水墨精神以及当代艺术的开放性。
我相信李纲的创作是充满着一种不为人知的快乐,他的快乐在于他对于个人的创作所追求的娱乐精神,他给他的作品命名就带有一种强烈的反讽意味,他甚至在质疑中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真实的、真正的”水墨术语。如果反过来去质疑他的话,那么你就在一个概念的圈套里不得返身。我突然间觉得,李纲在创作中像一种休息,简单的、愉悦的、随意的和真实的。
孙晓枫/艺术家,广东美术馆策展人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